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業(yè)務流程(2021年第44號)
來源:醫(y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fā)布日期:2023-10-10 閱讀量:次
?
附件: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業(yè)務流程(2021年第44號).doc
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
業(yè)務流程
一、事項名稱
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
二、法律依據
《醫(yī)療器械監(jiān)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39號)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
《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48號)第七條、第九條。
三、辦理條件
1.符合《醫(yī)療器械監(jiān)督管理條例》中第一百零三條及《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第三條的定義;
2.屬于《體外診斷試劑分類規(guī)則》及《體外診斷試劑分類子目錄》中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的范圍;
3.注冊申請人及申報資料符合《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第二、三章的規(guī)定;
4.符合《醫(y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guī)定》的規(guī)定;
5.符合《醫(y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及其相關附錄的要求。
6.辦理醫(yī)療器械注冊事項的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熟悉醫(yī)療器械注冊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注冊管理相關規(guī)定。
四、申請資料
1.監(jiān)管信息;
1.1章節(jié)目錄
1.2申請表
1.3術語、縮寫詞列表
1.4產品列表
1.5關聯文件
1.6申報前與監(jiān)管機構的聯系情況和溝通記錄
1.7符合性聲明
2.綜述資料;
2.1章節(jié)目錄
2.2概述
2.3產品描述
2.4預期用途
2.5申報產品上市歷史
2.6其他需說明的內容
3.非臨床資料;
3.1章節(jié)目錄;
3.2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3.3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3.4產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
3.5分析性能研究
3.6穩(wěn)定性研究
3.7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研究
3.8其他資料
4.臨床評價資料;
4.1章節(jié)目錄;
4.2臨床評價資料要求
5.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5.1章節(jié)目錄
5.2產品說明書
5.3標簽樣稿
5.4其他資料
6.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6.1綜述
6.2章節(jié)目錄
6.3生產制造信息
6.4質量管理體系程序
6.5管理職責程序
6.6資源管理程序
6.7產品實現程序
6.8質量管理體系的測量、分析和改進程序
6.9其他質量體系程序信息
6.10 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文件
具體資料要求詳見附件。
五、辦理程序
?。ㄒ唬┦芾?/p>
1.責任部門:省局政務窗口
2.崗位職責及權限
按照法定要求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2.1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2.2申請事項依法不屬于本部門職權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2.3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2.4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審查要求的,應當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發(fā)給申請人《補正材料通知書》,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2.5申請事項屬于本部門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本部門的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行政許可申請。
2.6當場不能受理申請材料的,在接收申請人申請材料后,應當出具加蓋本部門專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資料簽收單》。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部門專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受理通知書》《繳款通知書》或者《不予受理通知書》。
2.7申請人按照《繳款通知書》自行到省局政務窗口繳費或網上轉賬。
繳款方式一:現場刷卡繳費
申請人到湖南省政務服務大廳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窗口刷卡,當場開具繳費發(fā)票。開票后需到醫(yī)療器械受理窗口登記。(繳費發(fā)票未登記前審批時限暫停)
繳款方式二:銀行匯款繳費
申請人應當在受理后15個工作日內將繳款費用匯寄至指定賬戶,并將繳費憑證上傳至湖南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行政審批系統(tǒng),未上傳前審批時限暫停。逾期未提交繳費憑證的,視為申請人主動撤回申請,終止其注冊程序。申請人可在匯款7個工作日后,憑匯款單到湖南省政務服務大廳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窗口開具繳費發(fā)票。
(二)技術審評
1.責任部門:省藥審中心
2.崗位職責及權限:對境內第二類醫(yī)療器械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研究和結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提出結論性意見,并對技術審評階段出具的審評意見負責。
2.1主審
2.1.1責任人:技術審評機構技術審評人員。
2.1.2主審要求和職責: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法定程序和技術審評要求,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對其擬上市銷售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研究及其結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確定注冊內容是否符合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的相關規(guī)定,出具審評意見。
2.2復核
2.2.1責任人:技術審評機構部門負責人或其委托人員。
2.2.2復核要求和職責:對審評意見進行審查,必要時復核注冊申請資料,確定審評意見的完整性、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并提出復核意見。確定審評過程符合有關審評程序的規(guī)定,做到審評尺度一致。
2.3簽發(fā)
2.3.1責任人:技術審評機構負責人或其委托人員。
2.3.2簽發(fā)要求和職責:對審評意見和復核意見進行審核,確認審評結論,簽發(fā)審評報告。
3.其他要求
3.1需要補正資料的,應當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申請人應當自接到補充通知之日起1年內,按照補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補充資料;申請人補充資料的時間不計算在審評時限內。
3.2 對符合要求的,出具技術審評報告并提出同意注冊的建議。
3.3 對不符合要求的和需終止技術審評的,應在技術審評報告中提出不予注冊的建議,并說明原因。
3.4 技術審評過程中,外聘專家審評的,審評中心組織召開專家審評會。外聘專家審評時間不計算在審評時限內,審評中心應將會議時間書面告知申請人。外聘專家時間不超過30個工作日。
3.5對于擬作出不通過的審評結論的,技術審評機構應當告知申請人不通過的理由,申請人可以在15日內向技術審評機構提出異議,異議內容僅限于原申請事項和原申請資料。技術審評機構結合申請人的異議意見進行綜合評估并反饋申請人。異議處理時間不計入審評時限。異議處理時間不超過30個工作日。
3.6技術審評過程中,必要時可調閱原始研究資料。
3.7以下幾種情形需要單獨安排注冊質量管理體系核查的,體系核查時間為25個工作日(實施創(chuàng)新特別審查的為15個工作日),不計算在審評時限內。
3.7.1在審評審批過程中發(fā)現申請人涉嫌提供虛假申報資料的;
3.7.2申請人產品在注冊申報過程,涉及投訴舉報的;
3.7.3 省藥監(jiān)局覺得需要在注冊申報環(huán)節(jié)進行質量管理體系核查的。
除以上情形外,其他注冊申報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核查合并至生產許可現場檢查環(huán)節(jié)進行。
4.時限:30個工作日(實施特別快速審批的為5個工作日;不包含補充資料、專家審評和體系核查時間)。
?。ㄈ┬姓徍?/p>
1.責任部門: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處
2.崗位職責及權限
對受理、技術審評的審查內容和審評過程進行行政復核,并根據技術審評結論提出批準注冊或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對符合要求的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申請項目,提出核準意見,填寫審查記錄后將技術審評報告和行政審查記錄報送分管局領導;對不符合要求的,將技術審評報告退回技術審評部門修改。退回技術審評后,審批時限暫停,技術審評部門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技術審評報告的修改。
2.1審核
2.1.1責任人
省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醫(yī)療器械注冊的處室審核人員。
2.1.2審核要求
確定本次申請屬于本部門審批職責范圍;審評程序是否符合相關法規(guī)和工作程序的規(guī)定;技術審評報告是否完整和規(guī)范;審評時限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技術審評結論是否明確。
2.1.3職責
根據審核要求,提出審核意見,填寫審查記錄后將技術審評報告、行政審查記錄報送核準人員。根據核準意見,修改審查記錄或者將技術審評報告退回技術審評部門修改。
2.2核準
2.2.1責任人
省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醫(yī)療器械注冊的處室負責人。
2.2.2核準要求
對審核人員出具的審核意見進行審查;確定本次申請注冊的產品是否注冊。
2.2.3崗位職責
對符合核準要求的境內第二類醫(yī)療器械注冊申請項目,提出核準意見,填寫審查記錄后將技術審評報告和行政審查記錄報送審定人員;對不符合核準要求的,提出核準意見,填寫行政審查記錄后將技術審評報告、行政審查記錄退回審核人員。
3.時限:7個工作日(實施特別快速審批的為3個工作日)
?。ㄋ模┬姓彾?/p>
1.責任部門:分管局領導
2.崗位職責及權限
對核準人員出具的核準意見進行審查;最終批準本次申請注冊的產品是否注冊。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在行政審查記錄上簽署同意的意見。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不予許可,在行政審查記錄上簽署不同意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3.時限:3個工作日(實施特別快速審批的為2個工作日)
?。ㄎ澹┲谱C與送達
1.責任部門:省局政務窗口
2.崗位職責及權限:根據審定意見,對同意發(fā)證的,由制證人員制作《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并送達申請人。對不同意發(fā)證的,制作《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并送達申請人。
3.其他要求
3.1制作的《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內容完整、準確無誤,加蓋的本行政機關專用章準確、無誤。
3.2.制作的《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中須寫明不予行政許可的理由,并注明申請人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以及投訴渠道。
3.3《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可以用A4紙打印,也可采用電子形式發(fā)放。
4.時限:3個工作日(制證時限不計入總時限)
總時限:40個工作日(實施特別快速審批的為10個工作日,不包含補充資料、專家審評和體系核查時間)
法定時限:80個工作日
縮短時限:50%
六、行政復議及訴訟
?。ㄒ唬┬姓妥h部門:湖南省人民政府(司法廳)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韶山北路5號
電話:0731-84586413
?。ǘ┬姓V訟部門:長沙鐵路運輸法院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朝陽路289號
電話:0731-82634838
辦理地點:長沙市天心區(qū)銀杏路6號政務服務大廳一樓B17-B26窗口
辦理時間:法定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5:00,周末及節(jié)假日休息
咨詢電話:0731-82213698、0731-82213672
監(jiān)督投訴電話:0731-82212345
附件: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及說明
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流程圖
附件4.1
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
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及說明
申報資料一級標題 | 申報資料二級標題 |
1.監(jiān)管信息 |
1.1章節(jié)目錄 1.2申請表 1.3術語、縮寫詞列表 1.4產品列表 1.5關聯文件 1.6申報前與監(jiān)管機構的聯系情況和溝通記錄 1.7申報產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清單 |
2.綜述資料 |
2.1章節(jié)目錄 2.2概述 2.3產品描述 2.4預期用途 2.5申報產品上市歷史 2.6其他需說明的內容 |
3.非臨床資料 |
3.1章節(jié)目錄 3.2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3.3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3.4產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 3.5分析性能研究 3.6穩(wěn)定性研究 3.7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研究 3.8其他資料 |
4.臨床評價資料 |
4.1章節(jié)目錄 4.2臨床評價資料 |
5.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
5.1章節(jié)目錄 5.2產品說明書 5.3標簽樣稿 5.4其他資料 |
6.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
6.1綜述 6.2章節(jié)目錄 6.3生產制造信息 6.4質量管理體系程序 6.5管理職責程序 6.6資源管理程序 6.7產品實現程序 6.8質量管理體系的測量、分析和改進程序 6.9其他質量體系程序信息 6.10 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文件 |
一、監(jiān)管信息
?。ㄒ唬┱鹿?jié)目錄
應當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ǘ┥暾埍?/p>
按照填表要求填寫,詳見附表1。
?。ㄈ┬g語、縮寫詞列表
如適用,應當根據注冊申報資料的實際情況,對其中出現的需要明確含義的術語或縮寫詞進行定義。
?。ㄋ模┊a品列表
以表格形式列出擬申報產品的包裝規(guī)格、主要組成成分,以及每個包裝規(guī)格的標識(如貨號、器械唯一標識等)和描述說明。
(五)關聯文件
1、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事業(yè)單位法人證書復印件。
2、按照《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審批的境內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申請注冊時,應當提交通過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審查的相關說明。
3、委托其他企業(yè)生產的,應當提供受托企業(yè)資格文件(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復印件)、委托合同和質量協(xié)議。
?。┥陥笄芭c監(jiān)管機構的聯系情況和溝通記錄
1.在產品申報前,如果申請人與監(jiān)管機構針對申報產品以會議形式進行了溝通,或者申報產品與既往注冊申報相關。應當提供下列內容(如適用):
?。?)列出監(jiān)管機構回復的申報前溝通。
?。?)既往注冊申報產品的受理號。
?。?)既往申報前溝通的相關資料,如既往申報會議前提交的信息、會議議程、演示幻燈片、最終的會議紀要、會議中待辦事項的回復,以及所有與申請相關的電子郵件。
?。?)既往申報(如自行撤銷/不予注冊上市申請等)中監(jiān)管機構已明確的相關問題。
(5)在申報前溝通中,申請人明確提出的問題,以及監(jiān)管機構提供的建議。
?。?)說明在本次申報中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2.如不適用,應當明確聲明申報產品沒有既往申報和/或申報前溝通。
(七)申報產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清單。
二、綜述資料
(一)章節(jié)目錄
應當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ǘ└攀?/p>
1.描述申報產品的通用名稱及其確定依據。
2.描述申報產品的管理類別,包括:所屬分類子目錄名稱、管理類別、分類編碼。
3.描述申報產品預期用途。
4.如適用,描述有關申報產品的背景信息概述或特別細節(jié),如:申報產品的歷史概述、歷次提交的信息,與其他經批準上市產品的關系等。
?。ㄈ┊a品描述
1.產品綜述
(1)描述產品所采用的技術原理,產品組成,原材料的來源及制備方法,主要生產工藝,檢驗方法,質控品的制備方法及賦值情況,如產品檢測需要進行校準,應描述校準品的制備方法及溯源情況。
注:技術原理包括反應原理(如雙抗原夾心法、雜交捕獲法),方法學(如化學發(fā)光法、比濁法),測量方法(如終點法、速率法),信號處理方法,數據獲取和解讀方式,分析前處理步驟等。
(2)描述產品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和評價,包括分析性能評估、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穩(wěn)定性以及臨床評價等。
?。?)描述不同包裝規(guī)格之間的差異。
?。?)描述產品中使用的生物材料或衍生物(如適用),包括生物學來源(如人、動物、病原體、重組或發(fā)酵產物)和組織來源(如血液)。人源性材料須對有關傳染?。℉IV、HBV、HCV等)病原體檢測予以說明;其他動物源及微生物來源的材料,應當說明其在產品運輸、使用過程中對使用者和環(huán)境是安全的,并提供相關的文件。
2.包裝描述
有關產品包裝的信息,包括包裝形狀和材料。
3.研發(fā)歷程
闡述申請注冊產品的研發(fā)背景和目的。如有參考的同類產品或前代產品,應當提供同類產品和/或前代產品的信息,并說明選擇其作為研發(fā)參考的原因。
4.與同類和/或前代產品的比較
?。?)境內、外已有同類產品和/或前代產品上市,申請人應提供其產品名稱、生產企業(yè)、注冊情況,并列表比較申報產品與同類產品和/或前代產品在技術原理、預期用途、使用方法、性能指標、臨床應用情況等方面的異同。
(2)境內、外尚無同類產品上市,或申報產品改變常規(guī)預期用途并具有新的臨床意義,申請人需提供分析物與預期臨床適應證之間關系的文獻資料,包括臨床研究文獻綜述、相關臨床診療指南文件、行業(yè)公認的共識性文件等。
?。ㄋ模╊A期用途
1.預期用途
?。?)預期用途:應明確產品用于檢測的分析物和功能(如輔助診斷、鑒別診斷、篩查或監(jiān)測等),并寫明適用儀器、使用方法(自動/半自動/手工)、檢測類型(定性/定量/半定量)、樣本類型(如血清、血漿、尿液、腦脊液)和/或添加劑(如抗凝劑)、樣本采集及保存裝置等。
?。?)臨床適應證:臨床適應證的發(fā)生率、易感人群、分析物的詳細介紹及與臨床適應證的關系,相關的臨床或實驗室診斷方法。
(3)適用人群:目標患者/人群的信息,對于適用人群包含亞群、兒童或新生兒的情況,應進行明確。
?。?)預期使用者:專業(yè)或非專業(yè)。
2.預期使用環(huán)境
?。?)申報產品預期使用的地點。
?。?)可能會影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海拔)。
(五)申報產品上市歷史
如適用,應當提交申報產品的下列資料:
1.上市情況
截至提交注冊申請前,申報產品在各國家或地區(qū)的上市批準時間、銷售情況。若申報產品在不同國家或地區(qū)上市時有差異(如設計、標簽、技術參數等),應當逐一描述。
2.不良事件和召回
如適用,應當以列表形式分別對申報產品上市后發(fā)生的不良事件、召回的發(fā)生時間以及每一種情況下申請人采取的處理和解決方案,包括主動控制產品風險的措施,向醫(y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jiān)測技術機構報告的情況,相關部門的調查處理情況等進行描述。
同時,應當對上述不良事件、召回進行分析評價,闡明不良事件、召回發(fā)生的原因并對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影響予以說明。若不良事件、召回數量大,應當根據事件類型總結每個類型涉及的數量。
3.銷售、不良事件及召回率
如適用,應當提交申報產品近五年在各國家(地區(qū))銷售數量的總結,按以下方式提供在各國家(地區(qū))的不良事件、召回比率,并進行比率計算關鍵分析。
如: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不良事件數量÷銷售數量×100%,召回發(fā)生率=召回數量÷銷售數量×100%。發(fā)生率可以采用每使用患者年或每使用進行計算,申請人應當描述發(fā)生率計算方法。
?。┢渌枵f明的內容
1.除申報產品外,檢測系統(tǒng)的其他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樣本處理用試劑、適用儀器、質控品、校準品、獨立軟件等基本信息,及其在檢測中發(fā)揮的作用,必要時應提交相應的說明書。
2.對于已獲得批準的檢測系統(tǒng)的其他組成部分,應當提供注冊證編號和國家藥監(jiān)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注冊證信息。
三、非臨床資料
(一)章節(jié)目錄
應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二)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產品風險管理資料是對產品的風險管理過程及其評審的結果予以記錄所形成的資料。應當提供下列內容,并說明對于每項已判定危害的下列各個過程的可追溯性。
1.風險分析:包括體外診斷試劑預期用途和與安全性有關特征的識別、危害的識別、估計每個危害處境的風險。
2.風險評價:對于每個已識別的危害處境,評價和決定是否需要降低風險,若需要,描述如何進行相應風險控制。
3.風險控制:描述為降低風險所執(zhí)行風險控制的相關內容。
4.任何一個或多個剩余風險的可接受性評定。
5.與產品受益相比,綜合評價產品風險可接受。
(三)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說明產品符合《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見附件2)各項適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證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對于其中不適用的各項要求,應當說明理由。
對于包含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中的文件,應當說明其在申報資料中的具體位置;對于未包含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中的文件,應當注明該證據文件名稱及其在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的編號備查。具體清單詳見附表2。
?。ㄋ模┊a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
1.申報產品適用標準情況
申報產品應當符合適用的強制性標準。對于強制性行業(yè)標準,若申報產品結構特征、技術原理、預期用途、使用方式等與強制性標準的適用范圍不一致,申請人應當提出不適用強制性標準的說明,并提供經驗證的證明性資料。
2.產品技術要求
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技術要求應當按照相關要求的規(guī)定編制。
第三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技術要求中還應當以附錄形式明確主要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要求。
3.產品檢驗報告
在保證產品原材料和生產工藝穩(wěn)定可靠的基礎上,采用在符合醫(y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相關要求的條件下生產的產品進行檢驗。第三類體外診斷試劑應當提供三個不同生產批次產品的檢驗報告。有適用的國家標準品的,應當使用國家標準品對產品進行檢驗??商峤灰韵氯我恍问降臋z驗報告:
(1)申請人出具的自檢報告。
(2)委托有資質的醫(yī)療器械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
如為委托有資質的醫(yī)療器械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還應當提供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證明文件。
?。ㄎ澹┓治鲂阅苎芯?/p>
體外診斷試劑的分析性能評估主要包括樣本穩(wěn)定性,適用的樣本類型,校準品的量值溯源和質控品的賦值,準確度/正確度,精密度,包容性,空白限、檢出限及定量限,分析特異性,高劑量鉤狀效應,測量區(qū)間及可報告區(qū)間,反應體系,可用性等項目的研究資料,應當采用多批產品進行性能評估。
如申報產品適用不同的機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機型上進行評估的資料。如申報產品包含不同的包裝規(guī)格,需要對各包裝規(guī)格進行分析或驗證。
申請人應當在原材料和生產工藝經過選擇和確認、質量管理體系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保證產品質量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分析性能評估。
下列各項資料內容應當包括研究方案、報告和數據,提供證據的總結以及證據充分性的論證或者此項研究不適用的說明。
1.樣本穩(wěn)定性
申請人應充分考慮實際使用過程中樣本采集、處理、運輸及保存等各個階段的條件,對不同類型樣本的穩(wěn)定性分別進行評價并提交研究資料。內容包括建議的保存條件、添加劑(如抗凝劑)和運輸條件(如涉及)等。
2.適用的樣本類型
申請人應對適用的樣本類型及添加劑進行適用性確認。如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類型代替其他可比的樣本類型進行分析性能評估,應說明原因并提供證據支持。
應以列表形式說明各項分析性能評估中使用的樣本類型及其來源。
3.校準品的量值溯源和質控品的賦值
申請人應明確申報產品適用的校準品和質控品。
如申報產品包括校準品,應當提交溯源資料。
如申報產品包括質控品,應當提交在所有適用機型上進行賦值和驗證的資料。
4.準確度
(1)準確度/正確度
申請人應評估準確度或正確度并提交研究資料??刹捎梅椒▽W比對(與對比試劑、參考測量程序或診斷準確度標準比較)、參考物質檢測或回收試驗等方式。
?。?)精密度
精密度包括重復性、中間精密度和再現性。應考慮運行、時間、操作者、儀器、試劑批次和地點等影響精密度的條件,設計合理的精密度試驗方案進行評價。
5.包容性
對于部分產品,如病原體檢測試劑和部分人類基因檢測試劑等,申請人應評估包容性并提交研究資料。
6.空白限、檢出限及定量限
申請人應評估空白限、檢出限、定量限并提交研究資料。
7.分析特異性
申請人應評估干擾物質和交叉反應并提交研究資料。
干擾物質研究應當考慮常見的內源性干擾、外源性干擾和已有報道的干擾物質等對產品檢測結果的影響。
交叉反應研究應當考慮分析物的結構類似物、具有同源性序列的核酸片段、易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臨床癥狀的其他病原體、采樣部位正常寄生或易并發(fā)的其他微生物、已有報道的交叉物質、原材料生產引入的交叉物質等對產品檢測結果的影響。
8.高劑量鉤狀效應
對于特定方法學的產品,申請人應評估高劑量鉤狀效應并提交研究資料。
9.測量區(qū)間及可報告區(qū)間
對于定量檢測試劑,申請人應評估申報產品的線性區(qū)間、測量區(qū)間及可報告區(qū)間并提交研究資料。
10.反應體系
管理類別為第二類的產品注冊申報時無需提交;由申請人保存,技術審評需要時應提交。
反應體系研究資料包括樣本的制備方式(采集和處理)、樣本要求、樣本用量、試劑用量、反應條件、校準方法(如有)、質控方法、結果判讀方式等。
11.可用性(如適用)
評價預期使用者的行為、能力和局限性等因素對產品檢測結果的影響,并提交研究資料。
?。┓€(wěn)定性研究
一般應包含研究方案、報告和數據。
1.實時穩(wěn)定性(貨架有效期)
提交至少三批申報產品在實際儲存條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實時穩(wěn)定性研究資料。明確儲存的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和光照)及有效期。
2.使用穩(wěn)定性
提交申報產品實際使用期間穩(wěn)定性的研究資料,應包括所有組成成分的開封穩(wěn)定性。適用時提交復溶穩(wěn)定性、機載穩(wěn)定性及凍融次數研究資料等。如涉及校準品,還應提交校準頻率或校準穩(wěn)定性研究資料。明確產品使用的溫度、濕度條件等。
3.運輸穩(wěn)定性
提交申報產品可在特定或者預期的條件下運輸的研究資料,應說明產品正確運輸的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和機械保護等)。同時說明產品的包裝方式以及暴露的最差運輸條件。
?。ㄆ撸╆栃耘袛嘀祷騾⒖紖^(qū)間研究
申請人應當詳細說明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確定的方法或依據,采用樣本的來源與組成,并提交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確定的研究資料。
校準品和質控品不需要提交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的確定資料。
(八)其他資料
1.主要原材料研究資料
管理類別為第二類的產品注冊申報時無需提交;由申請人保存,技術審評需要時應提交。
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資料包括主要原材料的來源、選擇、制備方法的研究資料,質量分析證書,主要原材料質量標準的制定和檢驗資料。
如適用,提交企業(yè)參考品的研究資料,包括來源、組成、陰陽性和/或量值確認等。
2.生產工藝研究資料
管理類別為第二類的產品注冊申報時無需提交;由申請人保存,技術審評需要時應提交。
生產工藝的研究資料包括工作液的配制、分裝和凍干,固相載體的包被,結合物的制備,顯色/發(fā)光等結果放大系統(tǒng)的確定等。
3.三批產品的生產及自檢記錄。
4.證明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非臨床研究資料。
四、臨床評價資料
需要進行臨床評價的第二類、第三類體外診斷試劑,應當按照以下要求提供適用的臨床評價資料。
(一)章節(jié)目錄
應當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二)臨床評價資料
1.綜述
?。?)簡要總結支持產品注冊申報的臨床評價過程和數據,說明臨床評價路徑和關鍵內容,包括試驗地點(如機構)、試驗方法、受試者及樣本、評價指標及可接受標準、試驗結果、結論、資料位置等。
?。?)論證上述數據用于支持本次申報的理由及充分性。
2.臨床試驗資料
開展臨床試驗的,應提交臨床試驗方案、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臨床試驗的書面意見、知情同意書樣本、臨床試驗報告(附各機構臨床試驗小結,包括小結正文及臨床試驗數據表、臨床試驗中所采用的其他試驗方法或其他體外診斷試劑等產品的基本信息等),并附臨床試驗數據庫,包括原始數據庫、分析數據庫、說明性文件和程序代碼(如有)。境外臨床試驗資料應符合要求。
臨床試驗相關資料簽章應符合《醫(y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guī)范》的要求。
3.其他臨床評價資料
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目錄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包括與“目錄”對應項目的對比資料、臨床評價報告(包括描述性比對分析和比對性能數據)等。
4.其他資料
提交使用申報產品在境內、外完成的其他臨床評價資料,包括臨床評價的摘要、報告、數據和臨床文獻綜述、經驗數據等。
五、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ㄒ唬┱鹿?jié)目錄
應當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ǘ┊a品說明書
1.應當提交產品說明書,內容應當符合《體外診斷試劑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和相關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2.境外申請人應當提交產品原文說明書。
?。ㄈ撕灅痈?/p>
應當提交最小銷售單元標簽樣稿,內容應當符合《醫(y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guī)定》和相關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ㄋ模┢渌Y料
如適用,提交對產品信息進行補充說明的其他文件。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一)綜述
申請人應當承諾已按照相關法規(guī)要求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隨時接受質量管理體系核查。
?。ǘ┱鹿?jié)目錄
應當包括本章的所有標題和小標題,注明目錄中各內容的頁碼。
(三)生產制造信息
1.產品描述信息
申報產品技術原理和總體生產工藝的簡要說明。
2.一般生產信息
提供申報產品及其組分的所有生產地址和聯絡信息。
如適用,應當提供所有重要供應商名稱和地址,包括外包生產、關鍵成分或原材料的生產(如抗原、抗體)和滅菌等。
?。ㄋ模┵|量管理體系程序
用于建立和維護質量管理體系的高層級質量管理體系程序,包括質量手冊、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文件及記錄控制程序。
?。ㄎ澹┕芾砺氊煶绦?/p>
用于通過闡述質量方針、策劃、職責/權限/溝通和管理評審,對建立和維護質量管理體系形成管理保證文件的程序。
?。┵Y源管理程序
用于為實施和維護質量管理體系所形成足夠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工作環(huán)境)供應文件的程序。
?。ㄆ撸┊a品實現程序
高層級的產品實現程序,如說明策劃和客戶相關過程的程序。
1.設計和開發(fā)程序
用于形成從項目初始至設計轉換的整個過程中關于產品設計的系統(tǒng)性和受控的開發(fā)過程文件的程序。
2.采購程序
用于形成符合已制定的質量和/或產品技術參數的采購產品/服務文件的程序。
3.生產和服務控制程序
用于形成受控條件下生產和服務活動文件的程序,這些程序闡述諸如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清潔和污染的控制、過程確認、標識和可追溯性等問題。
4.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用于形成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所使用的監(jiān)視和測量設備已受控并持續(xù)符合既定要求文件的程序。
(八)質量管理體系的測量、分析和改進程序
用于形成如何監(jiān)視、測量、分析和改進以確保產品和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并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文件的程序。
?。ň牛┢渌|量體系程序信息
不屬于上述內容,但對此次申報較為重要的其他信息。
(十)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文件
根據上述質量管理體系程序,申請人應當形成相關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記錄。應當提交下列資料,在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時進行檢查。
1.申請人基本情況表。
2.申請人組織機構圖。
3.生產企業(yè)總平面布置圖、生產區(qū)域分布圖。
4.生產過程有凈化要求的,應當提供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環(huán)境檢測報告(附平面布局圖)復印件。
5.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應當標明主要控制點與項目及主要原材料、采購件的來源及質量控制方法。
6.主要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出廠最終檢驗所需的相關設備;在凈化條件下生產的,還應當提供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目錄。
7.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
8.如適用,應當提供擬核查產品與既往已通過核查產品在生產條件、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對比說明。
表1
湖南省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注冊
申請表
產品名稱:
申請人(蓋章):
申報日期:年月日
普通醫(yī)療器械□ | 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 | 特別快速審批醫(yī)療器械□ |
湖南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制
填表說明
1.申請人需通過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行政審批系統(tǒng)在網上申報。網上申報成功后,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帶有核對碼的申請表,申請人再下載打?。ㄈ鐬闊o紙化申報,則需上傳蓋章版的申請表)。網上申報地址:http://218.76.24.74:8080/
2.要求填寫的欄目內容應使用中文,申報資料一式一份,其中技術要求一式兩份,應當使用A4規(guī)格紙張打印,內容完整、清楚、不得涂改。因申請表格式所限而無法填寫完整時,請另附附件。
3.“申請人”、“住所”應與申請人營業(yè)執(zhí)照等相關證明文件上載明的內容一致。生產地址是指產品實際加工制造的地址,若為受托生產的,生產地址應當填寫受托生產企業(yè)生產地址。
4.申報產品名稱、規(guī)格型號應與所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檢測報告等申請材料中保持一致。產品類別及分類編碼應根據醫(yī)療器械分類規(guī)格和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等相關文件填寫,分類編碼填寫為“子目錄編號一級產品類別編號-二級產品類別編號”,如:01-02。
5.申請人如選擇“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必須在本表中填寫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出具的湖南省第二類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特別審查結果通知單編號。申請人如選擇“特別快速審批醫(yī)療器械”,應當符合有關要求,并由政務大廳予以復核。
6.請在“注冊申請應附資料及順序”欄對應項目左側方框內劃“√”。如某項材料不適用,請在該項目左側的方框內劃“#”。
7.申請表中應有企業(yè)法人代表簽字并加蓋企業(yè)公章。
8.如申報材料中有需要特別加以說明的問題,請在本表“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欄中說明。
產品名稱 | 分類編碼 | |||
創(chuàng)新產品審查通知單編號 | 是否為自檢報告 | 是£否□ | ||
包裝規(guī)格 | ||||
主要組成成分 | ||||
方法原理 | ||||
預期用途 | ||||
產品儲存條件及有效期 | ||||
備注 | (委托其他企業(yè)生產的,則需在備注欄中注明受托企業(yè)名稱及生產地址、受托備案憑證號) |
申請人信息 | 企業(yè)名稱 | (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保持一致) | ||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 | ||||
住所 | (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保持一致) | |||
生產地址 | ||||
法定 代表人 |
企業(yè) 負責人 |
|||
聯系人 (注冊申報人員) |
辦公電話 | (座機) | ||
移動電話 | 傳真 | |||
郵編 | 電子郵箱 | |||
符合性聲明 1.申報產品符合《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和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 2.申報產品符合《體外診斷試劑分類規(guī)則》有關分類的要求; 3.申報產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符合標準的清單附后); 4.我單位申請注冊產品屬于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 5.本申請表中所申報的內容和所附資料均真實、合法。 以上如有不實之處,我單位愿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并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 申報單位(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年 月 日 |
注冊申請應附資料及順序 | |
£1.監(jiān)管信息 |
£1.1章節(jié)目錄 £1.2申請表 £1.3術語、縮寫詞列表 £1.4產品列表 £1.5關聯文件 £1.6申報前與監(jiān)管機構的聯系情況和溝通記錄 £1.7申報產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清單 |
£2.綜述資料 |
£2.1章節(jié)目錄 £2.2概述 £2.3產品描述 £2.4預期用途 £2.5申報產品上市歷史 £2.6其他需說明的內容 |
£3.非臨床資料 |
£3.1章節(jié)目錄 £3.2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3.3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3.4產品技術要求及檢驗報告 £3.5分析性能研究 £3.6穩(wěn)定性研究 £3.7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研究 £3.8其他資料 |
£4.臨床評價資料 |
£4.1章節(jié)目錄 £4.2臨床評價資料 |
£5.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
£5.1章節(jié)目錄 £5.2產品說明書 £5.3標簽樣稿 £5.4其他資料 |
£6.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
£6.1綜述 £6.2章節(jié)目錄 £6.3生產制造信息 £6.4質量管理體系程序 £6.5管理職責程序 £6.6資源管理程序 £6.7產品實現程序 £6.8質量管理體系的測量、分析和改進程序 £6.9其他質量體系程序信息 £6.10 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文件 |
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 |
表2
體外診斷試劑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條款號 | 要求 | 適用 | 證明符合性采用的方法 | 為符合性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 |
A | 安全和性能的通用基本原則 | |||
A1 | 一般原則 | |||
A1.1 | 醫(yī)療器械應當實現申請人申報產品的預期性能,其設計和生產應當確保器械在預期使用條件下達到預期目的。這些器械應當是安全的并且能夠實現其預期性能,與患者受益相比,其風險應當是可接受的,且不會損害醫(yī)療環(huán)境、患者安全、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 | |||
A1.2 |
申請人應當建立、實施、記錄和維護風險管理體系,確保醫(yī)療器械安全、有效且質量可控。在醫(y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內,風險管理是一個持續(xù)、反復的過程,需要定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改進更新。在開展風險管理時,申請人應當: a)建立涵蓋所有醫(yī)療器械風險管理計劃并形成文件; b)識別并分析涵蓋所有醫(yī)療器械的相關的已知和可預見的危險(源); c)估計和評價在預期使用和可合理預見的誤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的相關風險; d)依據A1.3和A1.4相關要求,消除或控制c)點所述的風險; e)評價生產和生產后階段信息對綜合風險、風險受益判定和風險可接受性的影響。上述評價應當包括先前未識別的危險(源)或危險情況,由危險情況導致的一個或多個風險對可接受性的影響,以及對先進技術水平的改變等。 f)基于對e)點所述信息影響的評價,必要時修改控制措施以符合A1.3和A1.4相關要求。 |
|||
A1.3 |
醫(yī)療器械的申請人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應當遵循安全原則,采用先進技術。需要降低風險時,申請人應當控制風險,確保每個危險(源)相關的剩余風險和總體剩余風險是可接受的。在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時,申請人應當按以下優(yōu)先順序進行: a) 通過安全設計和生產消除或適當降低風險; b)適用時,對無法消除的風險采取充分的防護措施,包括必要的警報; c)提供安全信息(警告/預防措施/禁忌證),適當時,向使用者提供培訓。 |
|||
A1.4 | 申請人應當告知使用者所有相關的剩余風險。 | |||
A1.5 |
在消除或降低與使用有關的風險時,申請人應該: a)適當降低醫(yī)療器械的特性(如人體工程學/可用性)和預期使用環(huán)境(如灰塵和濕度)可能帶來的風險; b)考慮預期使用者的技術知識、經驗、教育背景、培訓、身體狀況(如適用)以及使用環(huán)境。 |
|||
A1.6 | 在申請人規(guī)定的生命周期內,在正常使用、維護和校準(如適用)情況下,外力不應對醫(yī)療器械的特性和性能造成不利影響,以致損害患者、使用者及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 |||
A1.7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生產和包裝,包括申請人所提供的說明和信息,應當確保在按照預期用途使用時,運輸和貯存條件(例如:震動、振動、溫度和濕度的波動)不會對醫(yī)療器械的特性和性能,包括完整性和清潔度,造成不利影響。申請人應能確保有效期內醫(yī)療器械的性能、安全和無菌保證水平。 | |||
A1.8 | 在貨架有效期內、開封后的使用期間(對于診斷試劑,包括在機穩(wěn)定性),以及運輸或送貨期間(對于診斷試劑,包括被測樣品),醫(yī)療器械應具有可接受的穩(wěn)定性。 | |||
A1.9 | 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基于當前先進技術水平,比較醫(yī)療器械性能帶來的受益,所有已知的、可預見的風險以及任何不良副作用應最小化且可接受。 | |||
A2 | 臨床評價 | |||
A2.1 |
基于監(jiān)管要求,醫(yī)療器械可能需要進行臨床評價(如適用)。所謂臨床評價,就是對臨床數據進行評估,確定醫(yī)療器械具有可接受的風險受益比,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a)臨床試驗報告(診斷試劑臨床性能評價報告) b)臨床文獻資料 c)臨床經驗數據 |
|||
A2.2 | 臨床試驗的實施應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倫理原則。保護受試者的權利、安全和健康,這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其重要性超過科學和社會效益。在臨床試驗的每個步驟,都應理解、遵守和使用上述原則。另外,臨床試驗方案審批、患者知情同意、診斷試劑剩余樣本使用等應符合相關法規(guī)要求。 | |||
A3 | 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特性 | |||
A3.1 |
關于醫(yī)療器械的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特性,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a)所用材料和組成成分的選擇,需特別考慮: -毒性; -生物相容性; -易燃性; b)工藝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c)生物物理學或者建模研究結果應當事先進行驗證(如適用); d)所用材料的機械性能,如適用,應考慮強度、延展性、斷裂強度、耐磨性和抗疲勞性等屬性; e)表面特性; f)器械與已規(guī)定化學和/或物理性能的符合性。 |
|||
A3.2 | 基于醫(yī)療器械的預期用途,醫(yī)療器械的設計、生產和包裝,應當盡可能減少污染物和殘留物對使用者和患者,以及對從事醫(yī)療器械運輸、貯存及其他相關人員造成的風險。特別要注意與使用者和患者暴露組織接觸的時間和頻次。 | |||
A3.3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當適當降低析出物(包括濾瀝物和/或蒸發(fā)物)、降解產物、加工殘留物等造成的風險。應當特別注意致癌、致突變或有生殖毒性的泄漏物或濾瀝物。 | |||
A3.4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當考慮到醫(yī)療器械及其預期使用環(huán)境的性質,適當降低物質意外進入器械所帶來的風險。 | |||
A3.5 |
醫(yī)療器械及其生產工藝的設計應當能消除或適當降低對使用者和其他可能接觸者的感染風險。設計應當: a)操作安全,易于處理; b)盡量減少醫(yī)療器械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c)防止醫(yī)療器械或其內容物(例如:標本)的微生物污染; d)盡量減少意外風險(例如:割傷和刺傷(如針刺傷)、意外物質濺入眼睛等)。 |
|||
A4 | 滅菌和微生物污染 | |||
A4.1 | 醫(yī)療器械其設計應當方便使用者對其進行安全清潔、消毒、滅菌和/或重復滅菌(必要時)。 | |||
A4.2 | 具有微生物限度要求的醫(yī)療器械,其設計、生產和包裝應當確保在出廠后,按照申請人規(guī)定的條件運輸和貯存,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 |||
A4.3 | 以無菌狀態(tài)交付的醫(yī)療器械,其設計、生產和包裝應按照適當的程序進行,以確保在出廠時無菌。在申請人規(guī)定的條件下運輸和貯存的未破損無菌包裝,打開前都應當保持無菌狀態(tài)。應確保最終使用者可清晰地辨識包裝的完整性(例如:防篡改包裝)。 | |||
A4.4 | 無菌醫(yī)療器械應按照經驗證的方法進行加工、生產、包裝和滅菌,其貨架有效期應按照經驗證的方法確定。 | |||
A4.5 | 預期無菌使用的醫(yī)療器械(申請人滅菌或使用者滅菌),均應在適當且受控的條件和設施下生產和包裝。 | |||
A4.6 |
以非無菌狀態(tài)交付,且使用前滅菌的醫(yī)療器械: a)包裝應盡量減少產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風險,且應適用于申請人規(guī)定的滅菌方法; b)申請人規(guī)定的滅菌方法應當經過驗證。 |
|||
A4.7 | 若醫(yī)療器械可以無菌和非無菌狀態(tài)交付使用,應明確標識其交付狀態(tài)。 | |||
A5 | 環(huán)境和使用條件 | |||
A5.1 | 如醫(yī)療器械預期與其他醫(yī)療器械或設備整合使用,應確保整合使用后的系統(tǒng),包括連接系統(tǒng),整體的安全性,且不影響器械本身的性能。整合使用上的限制應明確標識和/或在使用說明書中明確。對于需要使用者處理的連接,如液體、氣體傳輸、電耦合或機械耦合等,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盡可能消除或降低所有可能的風險,包括錯誤連接或安全危害。 | |||
A5.2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當考慮預期的使用環(huán)境和使用條件,以消除或降低下列風險: a)與物理和人體工程學/可用性的特性有關,對使用者或他人造成損傷的風險; b)由于用戶界面設計、人體工程學/可用性的特性以及預期使用環(huán)境導致的錯誤操作的風險; c)與合理可預期的外部因素或環(huán)境條件有關的風險,如磁場、外部電和電磁效應、靜電釋放、診斷和治療帶來的輻射、壓力、濕度、溫度和/或壓力和加速度的變化; d)正常使用條件下與固體材料、液體和其他物質,包括氣體,接觸而產生的風險; e)軟件與信息技術(IT)運行環(huán)境的兼容性造成的風險; f)正常使用過程中,醫(yī)療器械非預期析出物導致的環(huán)境風險; g)樣本/樣品/數據不正確識別和錯誤結果導致的風險,比如用于分析、測試或檢測的樣本容器、可拆卸部件和/或附件,其顏色和/或數字編碼混淆; h)與其他用于診斷、監(jiān)測或治療的醫(yī)療器械互相干擾導致的風險。 |
|||
A5.3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當消除或降低在正常狀態(tài)及單一故障狀態(tài)下燃燒和爆炸的風險,尤其是預期用途包括暴露于易燃、易爆物質或與其他致燃物相關的器械聯用。 | |||
A5.4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能確保調整、校準和維護過程能夠安全有效的完成。 a)對無法進行維護的醫(yī)療器械,如植入物,應盡量降低材料老化等風險; b)對無法進行調整和校準的醫(yī)療器械,如某些類型的溫度計,應盡量降低測量或控制機制精度的損失風險。 |
|||
A5.5 | 與其他醫(yī)療器械或產品聯合使用的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其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應可靠且安全。 | |||
A5.6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能降低未經授權的訪問風險,這種訪問可能會妨礙器械正常運行,或造成安全隱患。 | |||
A5.7 | 具有測量、監(jiān)視或有數值顯示功能的醫(yī)療器械,考慮到預期使用環(huán)境、使用者、預期用途,其設計和生產應符合人體工程學/可用性原則。 | |||
A5.8 | 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便于使用者、患者或其他人員對其安全處置或再利用;應便于相關廢棄物的安全處置或再利用。使用說明書應明確安全處置或回收的程序和方法。 | |||
A6 | 具有診斷或測量功能的醫(yī)療器械 | |||
A6.1 |
具有診斷或測量(包括監(jiān)測)功能的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生產,應基于適當的科學和技術方法,除其他性能外,還應確保相應的準確度、精密度和穩(wěn)定性,以實現其預期目的。 a)申請人應規(guī)定準確度限值(如適用)。 b)數字化測量值應以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的標準化單位表示(如可能),推薦使用國際通用的標準計量單位,考慮到安全性、使用者的熟悉程度和既往的臨床實踐,也可使用其他公認的計量單位。 c)醫(yī)療器械導示器和控制器的功能應有詳細的說明,若器械通過可視化系統(tǒng)提供與操作、操作指示或調整參數有關的說明,該類信息應能夠被使用者和患者(適用時)理解。 |
|||
A7 | 說明書和標簽 | |||
A7.1 | 醫(yī)療器械應附有識別該器械及其申請人所需的信息。每個醫(yī)療器械還應附有相關安全和性能信息或相關指示。這些信息可出現在器械本身、包裝上或使用說明書中,或者可以通過電子手段(如網站)便捷訪問,易于被預期使用者理解。 | |||
A8 | 對非專業(yè)用戶使用風險的防護 | |||
A8.1 | 對于非專業(yè)用戶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如自測或近患者檢測),為保證醫(yī)療器械的正常使用,其設計和生產應當考慮非專業(yè)用戶的操作技能,以及因非專業(yè)用戶技術和使用環(huán)境的不同對結果的影響。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說明應易于理解和使用,并可對結果做出解釋。 | |||
A8.2 |
供非專業(yè)用戶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如自測或近患者檢測)的設計和生產應當: a)確保使用者可以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安全準確的使用。當無法將與說明書相關的風險降低到適當水平時,可以通過培訓來降低此類風險; b)盡可能減少非專業(yè)用戶因錯誤操作和錯誤解釋結果導致的風險。 |
|||
A8.3 |
供非專業(yè)用戶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可通過以下措施方便用戶: a)在使用時,可以驗證器械的正常運行; b)當器械不能正常運行或提供無效結果時,會發(fā)出警告。 |
|||
A9 | 含有生物源材料的醫(yī)療器械 | |||
A9.1 |
對于含有動植物組織、細胞或其它物質,細菌來源物質或衍生物的醫(yī)療器械,若無活性或以非活性狀態(tài)交付,應當: a)組織、細胞及其衍生物應來源于已受控且符合預期用途的動物種屬。動物的地理來源信息應根據相關法規(guī)要求予以保留。 b)動物源的組織、細胞、物質或其衍生物的采集、加工、保存、檢測和處理過程,應確?;颊摺⑹褂谜咭约捌渌藛T(如適用)的安全。特別是病毒和其他傳染性病原體,應通過經驗證的先進技術消除或滅活,影響醫(yī)療器械性能的情況除外。 |
|||
A9.2 |
對于監(jiān)管部門而言,當醫(yī)療器械由人體來源的組織、細胞、物質或其衍生物生產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a)組織、細胞的捐贈、獲取和檢測應依據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進行; b)為確?;颊?、使用者或他人的安全,應對組織、細胞或其衍生物進行加工、保存或其他處理。對于病毒和其他傳染源,應通過源頭控制,或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經驗證的先進技術消除或滅活。 |
|||
A9.3 | 當醫(yī)療器械使用A13.1、A13.2以外的生物物質(例如植物或細菌來源的材料)生產時,其加工、保存、檢測和處理應確?;颊摺⒂脩粢约捌渌藛T(如廢棄物處置人員等)的安全。對于病毒和其他傳染源,為確保安全,應通過源頭控制,或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經驗證的先進技術消除或滅活,以確保安全。 | |||
B | 適用于IVD醫(yī)療器械的基本原則 | |||
B1 | 化學、物理和生物特性 | |||
B1.1 | 關于IVD醫(yī)療器械的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特性,考慮到產品的預期用途,應注意由于所用材料與待檢測或測定的標本、分析物或標志物之間的物理和/或化學不相容性而導致分析性能受損的可能性(如生物組織、細胞、體液和微生物)。 | |||
B2 | 性能特性 | |||
B2.1 |
IVD醫(yī)療器械應達到申請人聲稱的適用于預期用途的分析和臨床性能指標,同時應考慮適用人群、預期使用者和使用環(huán)境。應使用合理的、經驗證的、公認的技術方法,確定上述指標。 a)分析性能包括不限于, a校準品和質控品的溯源、賦值 b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 c分析靈敏度/最低檢出限 d分析特異性 e測量區(qū)間 f樣本穩(wěn)定性 b)臨床性能,如臨床診斷敏感性、臨床診斷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似然比、以及正常和異常人群的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 c)驗證控制程序,以確保使用者按照預期用途使用IVD醫(yī)療器械,因此其結果適合預期用途。 |
|||
B2.2 | 如果IVD醫(yī)療器械的性能取決于使用的校準品或質控品,應通過可用的參考測量程序或可提供的更高級別的參考物質,來確保這些定標液或質控品的賦值具有溯源性,(當IVD醫(yī)療器械的性能依賴于校準品或質控品的使用時,應通過參考測量程序或更高級別的參考物質溯源校準品或質控品的賦值。) | |||
B2.3 | 在可能的情況下,數字表示的數值應采用普遍接受的標準化單位,并且可被IVD醫(yī)療器械的使用者理解。(數值標識應盡可能地采用標準化單位,且易于使用者理解。) | |||
B2.4 |
IVD醫(yī)療器械的性能特征應根據預期用途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a)預期使用者,例如非專業(yè)人員、實驗室專業(yè)人員; b)預期使用環(huán)境,例如:患者住所、急診室、救護車、醫(yī)療中心、實驗室; c)相關人群,如兒童、成人、孕婦、具有特定疾病體征和癥狀的個體、接受鑒別診斷的患者等。適當情況下,評估的人群應酌情代表種族,性別和遺傳多樣性群體,以代表產品擬上市銷售地區(qū)的人群。 對于傳染病,建議選擇的人群具有相似的患病率。 |
|||
說明 |
1.第3列若適用,應當注明“是”。不適用應當注明“否”,并結合產品特點說明不適用的理由。 2. 第4列應當填寫證明該醫(yī)療器械符合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的方法,通常可采取下列方法證明符合基本要求: (1)符合已發(fā)布的醫(yī)療器械部門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 (2)符合醫(yī)療器械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國際標準。 (3)符合普遍接受的測試方法。 (4)符合企業(yè)自定的方法。 (5)與已批準上市的同類產品的比較。 (6)臨床評價。 3.證明符合性的證據包含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中,應當說明其在申報資料中的具體位置。證明符合性的證據未包含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中,應當注明該證據文件名稱及其在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的編號備查。 |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fā)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y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guī)規(guī)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chuàng)新辦理服務。
行業(yè)資訊
?
?
?
?
?
?
知識分享